哪个省才是“江湖老大”?
点击上方关注“中国国家地理”
我们一般都说湖北是“千湖之省”
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
湖北的湖泊数量在下降
但数量多却是不争事实
湖北还有一个特点
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湖北交汇
编织出一张巨大的河流水系网络
从而奠定了湖北河网密布、湖泊众多的地理格局
可以说,湖北是我国最具“江湖”气概的一个省份
……
更多精彩
尽在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19年2月刊
”卷首语
湖北随想录(下)
撰文 / 单之蔷
一般而言,提起湖北,人们头脑中唤起的是这样几个意象:宽阔的长江,星罗棋布的湖泊,江汉平原……人们想不起盆地这样的概念,想不起湖北周边的大山。
其实对湖北地理环境的准确描述应该是——盆地。
说起中国的盆地,小的有许多,难以列举,大的有塔里木盆地、准噶尔盆地、柴达木盆地、四川盆地、关中盆地,其实还应该加上一个,湖北盆地,不,应该称之为两湖盆地,把湖南洞庭湖平原也算上。本来两湖盆地就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,但中国历代统治者划分行政区时,总是要把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划分成几块,分给不同的行政区来管辖,以便互相牵制,防止地方割据和独立。
过去人们总是把两湖盆地分别称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,为什么不叫”两湖盆地“呢?
因为这一带周边确实围绕着一圈大山。北有大洪山-桐柏山,南有罗霄山,西边是大巴山-巫山-武陵山-雪峰山,东边,北有大别山,南有幕阜山,分列长江两岸,只给湖北留了一个长江向东的出口。这样四周都是大山环绕,中间有一大片平坦的洼地的地方,不是盆地是什么呢?
湖北的江:滋养了湖北,连接起中国
如果说山脉是骨架,江河则是血脉。湖北的大江大河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气象。长江及其支流汉江、清江等蜿蜒贯穿湖北,仿佛是大自然壮丽的挥毫泼墨。它们或东西浩荡,或联结南北,江流滔滔,洲地点点,描绘出无数缤纷美景和风云际会、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汉江
联结中国的柔软轴承
撰文 / 杨弦章 税晓洁
在中国的江河体系里,汉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它是长江最大的支流,伸展向北的水系则与黄河十分接近。与大多数东西走向的江河相比,身处中国腹地、南北奔流的汉江仿佛是一条柔软的水链,遥遥牵起了黄河与长江的手,也连起了更为辽阔的中国南北大地。这条以“汉”为名的大江,究竟有多少精彩的故事?
◎ “千里汉江黄金道”的式微
纵然是如此辉煌的“千里汉江黄金道”,也终有式微的一天。比起水面宽阔、流湍浪大的长江,在木帆船时代,汉江要亲和得多,水势较缓,适合竹排、小舟和中型木船航行,但随着公路网的形成,面对现代轮船的挑战,径流量有限、水深不足的汉江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。图为丹江口水库附近江段,远处的江心小岛韩家洲曾是著名的古战场。(摄影/税晓洁)
南襄盆地
古代中国的“刺点”
撰文/路卫兵 摄影/颜京利 等
在湖北与河南两省之间,夹着一个奇特而鲜为人知的地理单元——南襄盆地。这个被汉江及其支流环绕的盆地,富饶而颇有文艺气息,却因为连通南、北方的区位价值,历史上曾被反复争夺,战祸频起。一旦丢失它,就有丢掉半个中国的危险。如果把古代中国比喻为一张照片,那么南襄盆地就是这张照片的“刺点”……
◎ 相比我国其他的盆地,南襄盆地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理优势
这是襄阳下辖的老河口市境内的平原,在平原上流淌的是汉江的支流西排子河。老河口市所在的南襄盆地,相比我国其他的盆地,比如说四川盆地、关中盆地,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理优势。四川盆地虽然体量大,土地肥沃,但位置偏西南,历来为偏安之地。而传统的政治中心关中盆地,位置又偏西北。只有南襄盆地位置居中,兼顾南北西东。正因如此,历史上的南襄盆地就像一个聚宝盆,聚集了众多的名人墨客,文化底蕴极为深厚,但也招致了众多军事势力的反复争夺。(摄影/霍国军)
洲地
长江献给湖北的璀璨珠链
撰文/闲章 摄影/柳斌 等
长江及其支流蜿蜒贯穿湖北大地,仿佛是大自然壮丽的挥毫泼墨。它们携沙裹浪,在种种自然条件的作用下,为湖北打造出众多的江中洲地,如百里洲、鹦鹉洲、天兴洲、鱼梁洲、铁板洲、戴家洲……它们像珍珠宝玉般点缀在湖北大地上,有的面积辽阔,有的历史悠久,而洲地的变迁淤消,起起伏伏,更是一本与众不同的长江史册。
◎ 洲地,独特而充满创意的土地
沙洲不仅是文化和游览胜地,其演变往往也能引起江边城市的港口变迁及商贸格局转化。此外,沙洲也是天然的城垣和堤防。明弘治十四年(1501年)武昌知府陈晦则亲自策划,改造洲港形态,想创造良港以招徕商旅;清嘉庆朝的汉阳知县为了争夺新鹦鹉洲则数次撰文申诉。今天的不少江中洲地已成为了生态绿洲,春来无边花海,秋季硕果累累,是人们休闲度假的胜地,宛如一个个四面环水的长江版“马尔代夫”。图为汉江上襄阳江段的一处洲地。(摄影/李富华)
白鱀豚之后
我们还会失去江豚吗?
撰文/李凯 摄影/程斌
2018年,中美联合研究团队发表论文,建议将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江豚由亚种提升为独立的种。这一“水中大熊猫”的命运以及它与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关系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。在另一种曾与江豚分享长江之水的淡水哺乳动物白鱀豚被宣布为“功能性灭绝”之后,长江江豚如今还有多少?白鱀豚的悲剧会在它们身上重演吗?它们所依赖的长江生态系统又现状如何呢?
◎ 长江之上的“微笑天使”
湖北省石首市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面上,一头野生江豚从水中探出头来,露出标志性的“微笑”(左图)。在另一种生活于长江的水生哺乳动物白鱀豚被宣布为“功能性灭绝”之后,江豚成了长江中仅存的淡水哺乳动物。目前,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仅有1000余头,比大熊猫还要稀少,想在广阔的长江江面上捕捉到野生江豚出没的画面很不容易。分类学上,长江江豚及其他数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近亲同属于鼠海豚科,这一类群的水生哺乳动物吻部钝圆,不像其他海豚那样狭长。长江江豚浑圆的吻部,让它的面部看起来总是挂着一抹憨态可掬的“微笑”,为它们赢得了“微笑天使”的称呼,以及众多的粉丝。(摄影/程斌)
湖北的湖:不光美,还成就了富饶
湖北省素有“千湖之省”的美誉,目前全省拥有728个100亩以上的湖泊和27个20亩以上的城中湖,一共755个湖泊。这个“755”并不只是纸上冷冰冰的数字,它意味着阳光映照下的一汪汪碧水,也意味着荆楚大地上的鱼米香气。
江汉湖群
“鱼米乡”答案在此
撰文 / 李鲁平
在江汉平原上,湖并不单单意味着一汪水,而是香甜的莲藕、肥美的鱼米、丰茂的水草,这里的人们曾经插草为标,圈水为地,在悠悠水波的荫庇和护佑下安家度日。湖对于湖北人来说,是一种财富。
◎ 洪湖冬天的荷花荡,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
洪湖是湖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,全国第七大淡水湖。它起着接纳四湖地区上中游来水,以及在汛期调蓄长江洪水的重要作用,可以说,如果没有洪湖,江汉平原的鱼米不可能那么香。同时,洪湖的种植、养殖作用也极其重要,它的围垦率高达48%。当地的莲藕在全国十分出名,在歌曲《洪湖水浪打浪》中就有“四处野鸭和菱藕,秋收满畈稻谷香”的歌词,图为冬季洪湖干枯却颇有意境的荷花荡。(摄影/李风)
武汉城中湖
出门一步湖万顷
撰文/小引 摄影/陈卓 等
一座城市难得有山,幸而有水。古老而年轻的武汉却坐拥半城江色,半城湖光。两江三镇四岸之间,大小湖泊如银珠落玉盘,星罗散布在城市之中。武汉三镇皆由江湖自然流转形成,江湖水系也在这里不断变化着形态。那么,武汉城中湖泊在城市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命运?又是如何彰显出城中湖与武汉人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?
◎ 临湖而居,湖同景不同
湖泊带给武汉人最大的礼物,就是临湖而居如同日日身在诗画中。四季轮转,湖同景不同。或独坐窗边,不经意间扭头,便是“万顷湖泊一点山”;或三五结伴,湖堤踏雪……想象一下,古人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的场景,身处山河湖海之间的自在欢畅,在这里重现了。图为位于武汉蔡甸区的知音湖,相传春秋时期“伯牙子期相遇结知音”的故事正发生于此。(摄影/李学党 )
小龙虾
从“入侵者”到全民美味
撰文/马人人 摄影/王翮 等
30余年前,小龙虾还是湖北水田中人人喊打、无人问津的害虫。今天,它已经成为湖北的一个重要产业,不但牢牢抓住了湖北人的胃,就连全国的餐桌都离不开它——在我国养殖的小龙虾中,有一半以上产于湖北。从声名狼藉的入侵物种,到湖北水产中最“活色生香”的一种,小龙虾的“逆袭”之路堪称传奇。
◎ 潜江市有个专门教授小龙虾课程的“龙虾学院”
小龙虾早已成为湖北人生活的一部分。2017年9月,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潜江龙虾学院(后更名为“饮食文化学院”),下设三个专业:小龙虾餐饮管理、小龙虾烹饪工艺和小龙虾市场营销,学制两年。第一批入学的86名新生将成为国内第一批持对口大专文凭的小龙虾专业人才。上图为该学院的学生正在学习烹饪小龙虾(摄影/任勇)。
莲藕
它的鲜美成就“湖北第一汤”
撰文/顾纯 摄影/李溪 等
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湖北有着悠久的种藕历史。生长于江汉平原及鄂东南丘陵区浅水湖泊和塘堰的湖北莲藕,其鲜美被赋予种种极富地方特色的烹饪创意后,去到湖北无数寻常百姓家。这里的自然、历史、文化以及最日常的市井生活,都浓缩在一碗藕汤里,变成一种乡愁,慰藉着在荆楚大地上世世代代傍水而居的人们,也慰藉着在外漂泊的游子。
◎ 蔡甸莲藕
有着上千年种藕历史的武汉市蔡甸区,专业藕农的种藕挖藕技术世代相传,他们只要看一看,摸一摸,就能知道那里适不适合种藕;只要看看莲叶的长势和走向,就能判断哪里有藕,哪里藕多。如今,蔡甸莲藕因其独特的品质从不缺席每年国宴的菜单。莲藕长在荷塘里,随要随挖,堪称四季鲜菜,图中蔡甸的藕农正在收获莲藕。(摄影/程力革)
中国物质史的“湖北现象”
荆楚古人对铜矿与漆树的利用
这可以说是中国物质史上的“湖北现象”:中国之大,只有湖北省集中出土了如此大量的青铜器与漆器,不仅数量庞大,而且艺术风格独特、工艺水平一流。如果仅从器物的角度来浏览中国史的话,“楚系”风格的青铜器和漆器,无疑是长河中激起的闪亮浪花,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星团之一。
荆楚有铜矿,荆楚有漆树,这两种自然资源,是上帝赠送给湖北大地的珍宝。历史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,自然资源的富足肯定是第一要因,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态的促成作用则是催化剂。
湖北青铜器
青铜时代的巅峰
撰文 / 陈丽新 摄影/王宁 等
随州博物馆的库房里,多件国宝级青铜器文物被静置在铁架上。架上的标签显示的是青铜器所出土的墓葬的名字。这组青铜器来自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,这个墓地的发掘在2011年是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。随州是两周时期诸侯国之一曾国的疆域,赫赫有名的曾侯乙就葬在这里。
今天的我们,只能通过一件件出土的青铜器,来细数商周时期荆楚大地上的恩恩怨怨,通过古人留在青铜器上的艺术成就,来揣测他们的精神世界。
湖北漆器
青铜器之后楚国工艺的又一次高峰
撰文/祝恒富 祝涓兰 摄影/王宁 等
战国时期的楚国漆器,是公认的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次高峰,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,其手法之高妙、艺术感染力之深厚,都令人叹为观止。目前,我国出土楚国漆器最多、最集中的地方是湖北,特别是湖北荆州。楚国漆器有何特点?为什么在古代湖北能孕育出如此灿烂的漆器文化?在现在的湖北,漆器是否还华光依旧呢?
◎ 荆州博物馆收藏漆器数量达9032件(套),为湖北省收藏漆器最多的文物单位。虽然在其常设展览中就有“古代漆器精品展”,但所能展出的文物,仅是其海量藏品中的冰山一角。为了能给读者呈现更多、更精彩的漆器,我们的特派摄影师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,进入了漆器收藏仓库进行拍摄。(摄影/王宁)
就先透露这么多内容吧
购买本期《中国国家地理》
请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